谁能想到,刚刚参加马云80人饭局的张近东,这回竟然和马化腾走到一起了!马云,你怎么看?
1月29日,万达集团公告称,腾讯控股(以下简称“腾讯”)作为主发起方,联合苏宁、京东、融创与万达商业在北京签订战略投资协议,计划投资约340亿元,收购万达商业14%的股份。
这340亿元的总投资额中,腾讯投资100亿元,持股比例为4.12%,苏宁和融创中国分别投资95亿元,持股比例3.91%,京东投资50亿元,持股比例2.06%。
随后,京东有关方面对《国际金融报》记者确认了投资比例的真实性。
苏宁云商也公告称,计划95亿元购买万达商业约3.91%股份。
截至发稿,腾讯和融创有关方面,尚未就具体投资比例向记者予以确认。
万达集团称,万达商业将更名为万达商管集团,并在1年-2年内消化房地产业务,成为纯粹的商业管理运营企业。其中腾讯将推进与万达旗下网络科技集团的战略合作,而苏宁、京东、融创则将会利用资本之力,支持万达商业的快速发展。
侧重各有不同
此次腾讯、苏宁以及京东三大互联网巨头入股万达商业,侧重点各有不同。
此前,王健林表示,2018年,网科集团暂不安排收入计划,上半年内因与世界级网络巨头战略合作,待落地再安排。
由今日消息来看,这一网络巨头便是腾讯。
公开资料显示,腾讯主要将推进与万达集团旗下的万达网科的合作。
而苏宁方面与万达商业的合作,则更加侧重于“智慧零售”。
据悉,此次苏宁入股万达,是二者自2015年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后,双方在电商和门店业务方面合作的再升级。
有消息人士称,双方将在原有开展的物业租赁合作的基础上,推进在商业物业、会员数据、金融服务、仓储物流、物资采购等业务领域的全面合作,共同推进“智慧零售”。
京东更看重与万达商业在“无界零售”方面的协同效应。
京东有关方面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腾讯、京东、以及万达的三方合作,将形成国内最大规模的无界零售联盟。“腾讯的线上资源、数据能力,万达的线下资源,以及京东供应链和物流能力的融合,将为品牌商提供最全场景的数据,并大幅降低传统零售业态和品牌商的成本。”一位接近京东的人士对记者表示。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对于万达来说,此次三大互联网企业入股,有助于实现万达后续商业管理业务的快速发展,也有助于后续改造商业地产业务,所以是有积极作用的。从实际情况看,万达当前此类集团业务独立发展,利好其专业化运作,后续也有助于商业资源的输出。”
而作为此次唯一一家带有地产基因的融创,对与万达商业将来的具体合作方向,截至发稿尚未予以回复。
苏宁重新站队?
值得注意的是,一向与阿里交好的苏宁,此次却与腾讯和京东“同框”。
2015年8月,阿里以283亿元投资苏宁,占发行后总股本的19.99%。
然而,阿里入股苏宁云商两年多,正是苏宁云商业绩不好看的两年。而另一边,京东市值却一步步逼近百度,引发了一波J(京东)能否替代BAT里的B(百度)的议论,并获腾讯扶持。
向来,阿里与苏宁,京东与腾讯,是大众眼中的两个“泾渭分明”的队列。此次苏宁为何突转画风,一脚跨入腾讯与京东的队列当中?
对此,严跃进表示,从合作方面看,苏宁此次站队,应该与相关企业积极撮合有关,且主导权应该在万达。
“此次抱团的做法,应该是有与竞争对象(阿里巴巴)形成更大抗衡的考虑。后续万达、腾讯等企业基于不同的业务分工,在商业地产以及文化地产发展方面会形成一个巨无霸的利益团体。但同时,要防范合作中各类新的问题出现,尤其是新战略、新动向等都需要稳步推进,否则当作一种合作的狂欢盛宴,也很难让万达商业地产转型之路走得太远。”严跃进说。
解决现金流,助力IPO
此外,有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此次三大互联网巨头联合融创入股万达,也为万达现金流注入了“活水”。
“除了为万达带来现金流外,腾讯和融创的资金也会为万达商业在A股的IPO助一臂之力。”前述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
此前,王健林在万达集团2017年年会上表示,“万达商业A股退市资金有了可靠方案”。
万达商业目前在A股IPO的排名一直在50到60位之间,万达私有化项目书显示,如果万达商业2018年8月31日前未能实现A股上市,万达将回购全部股份,并向海外及境内投资者分别支付12%和10%的利息。
严跃进认为,此次四巨头入股万达,将有助于万达进一步做强轻资产的业务。“所以更名后的万达商业(即万达商管集团),由于同步弱化了地产商的属性,所以在回A的道路上会更有优势。同时也可以预见,在商业地产管理业务方面,万达会以自有项目管理和品牌输出为导向。最近万达动作频频,但万变不离其宗,都是为了实现万达商业回归A股市场。”严跃进说。
但有不愿具名的投行人士对记者表示,万达商业的更名以及计划在1年-2年内逐步消化地产业务,将会对其上市进程产生“延后”的影响。
根据1 月29 日晚,万达发布的公告,腾讯控股作为主发起方,联合苏宁、京东、融创与万达商业签订战略投资协议,计划投资约340 亿元人民币,收购万达商业约14% 股份。
以此估算,万达商业的估值为2429 亿元。
就像腾讯以往的大多数大手笔收购一样,这钱不是腾讯一个公司出的,多个合作伙伴帮腾讯分担了投资资金。
340 亿的投资里,腾讯出资100 亿人民币,获得4.12% 万达商业股权。苏宁分别出资人民币95 亿元或者等值港币,购买万达商业股东持有的约3.91%股份,融创出资金额与股份额度与苏宁相同。京东则出了剩下的50 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2015 年,苏宁与阿里巴巴互换股份、宣布了合作计划。但这次它作为腾讯以外的第二大投资者加入进来,和腾讯一起投资万达。
不过万达拿这个钱也是有限制条件的。根据《财新》报道,万达此次对投资方有三项承诺:首先不能变更主营业务;其次,2019 年净租金收益不低于人民币190 亿元,否则投资方有权要求现金补偿;第三,需在2023 年10 月31 日前完成在内地、香港或其他地区上市。
苏宁电器与日本先锋正式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双方就液晶电视独家承销、卫星影院、家庭影院、迷你音响、DVD及蓝光DVD等家电产品深度合作等方面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拓展中国影音市场。此外,先锋还承诺,在未来将有更多的新品首发、独销产品在苏宁上市,保证苏宁具备更具竞争优势的产品,为促进销售增长,双方共同培训销售人员
快钱,易付宝
京东的威胁越来越大。阿里先占位,免得在家电这块被京东弯道超车了。
在网购市场里,天猫和淘宝以巨大的优势碾压各电商。但是在大家电这块京东屹立不倒,并且稳步增长。
2014年家电网购分析报告显示,在家电网购市场,京东和天猫组成的“双超”格局难以撼动。京东在进一步巩固老大地位的同时继续拉大与竞争对手的差距,2014年,京东的销售额占到整体家电网购市场的59.8%,比2013年提升了4.2个百分点,大家电销售额更是占到线上市场的65%。天猫在家电网购市场的占比为30%,在大家电领域则为22%。虽然苏宁易购和国美在线多番发力,但收效并不明显,要想打破京东和天猫的“双超”格局仍需时日。
可以看到3C家电类的消费通常在京东而不是在阿里系。
然而通过艾瑞的报告看,3C家电售卖这个品类竟然占了整个网购市场的22.7%
只要3C家电市场一日不在阿里麾下,阿里一日不得安宁。
在3C家电类除了天猫和京东,就是国美和苏宁。
在自己的发展遭遇瓶颈的时候,整合和拉动行业其他竞争对手,一起蚕食老大的市场份额,看上去是一个不错的方法。而且在阿里发的PR稿也说了,看上了苏宁的仓储物流和门店。二者正好互补一下。
另外一点我觉得值得一提的猜测是,Tmall售卖家电一直被人诟病的是诚信和质量问题。这是淘宝时代遗留下来的观感和口碑,很难扭转。
而苏宁作为多年的线下3C经销商,无疑在口碑和诚信商更容易取信于大众,通过阿里系的流量+苏宁的品牌和渠道,我认为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为什么是苏宁而不是国美呢?
看国美和苏宁对待互联网的态度就一目了然了,苏宁那是轰轰烈烈的拥抱互联网,连名字都改成苏宁云商了。国美扭扭捏捏,财报号称本集团将国美在线的采购、物流、门店继续进行整合,使国美在线从原来独立运营逐渐转变为与整个集团的整体运营,共享本集团的低成本高效率供应链。
也就是说国美在线基本上成了个傀儡,没有什么独立运营的资格了。国美相对保守的打法,也让阿里系与国美无缘。
从苏宁的角度来看,14年苏宁转型,净亏损10个亿都是在人力上,昔日的竞争对手国美人力只有10.4个亿,苏宁高达28.6个亿,大家知道互联网人才很贵的。
尤其是一个传统企业进入互联网,我甚至怀疑其中有很多冤枉钱,然而如此决绝的转身换来这样惨淡的市场份额,苏宁想必也度过了一个艰难的冬天。
这次阿里的入资能很好的解决一个传统企业过度到互联网企业的难题,也不会再转型之后处于这么尴尬的地位。
15.17人民币